当前位置: 组织部 恩来干部学院 历史回响 百年恩来
四届人大
时间:2023-06-20  来源:恩来干部学院来源: 作者:  字号:[ ]

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,是十年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召开的唯一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。从1970年3月筹备工作开始,到1975年1月大会正式召开,历时近5年时间。

1975年1月13日,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。会上,周恩来代表国务院作《政府工作报告》,他重申了1964年三届人大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提出的“两步设想”:“第一步,用15年时间,即在1980年以前,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;第二步,在本世纪内,全面实现农业、工业、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,使我国国民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。”

实现“四个现代化”,是整个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,也是《报告》的精髓所在。少年时代起就立志中华“崛起”和“腾飞”的周恩来,在他担任共和国总理的26年里,更时时不忘实现祖国的繁荣富强。早在1954年的一届人大上,他就提出要建设“现代化的工业、现代化的农业、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”的意见。1959年二届人大之后,他又号召加快建设一个“具有现代工业、现代农业、现代科学文化和现代国防的社会主义强国”。直到1964年三届人大上,周恩来完整提出了“四个现代化”的目标和“两步走”的战略设想。这年4月,国内形势已是“山雨欲来风满楼”。周恩来对实现“四个现代化”仍充满希望,他说:“不论遇到什么风浪,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,一定能够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、现代工业、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。”面对突如其来的“文化大革命”,周恩来花费巨大精力来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。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,心系国家和人民的周恩来所思所虑依然是中国的现代化进程。

四届人大《政府工作报告》重申在中国实现“四个现代化”的宏伟目标,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斗志,成为周恩来留给中国人民的政治遗嘱。周恩来,以他全部的信念、智慧和忠诚,完成了毕生中的最后一件大事。